支持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开展综合防治示范。
比如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监测法规,迟迟不能出台,严重影响了排污总量和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以及环境监测制度的完善。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遵守环保法所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意识、行动都有提升,但环境违法还时有发生。
这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实施一年中,全国范围内实施移送行政拘留共207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共1685件。经抽样调查,实施按日计罚后,处罚后的改正率在8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5%以上。正如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吕忠梅所言,新环保法的钢牙利齿有了,还要有咀嚼肌配合,才会有更大的杀伤力。北京大学教授汪劲认为,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成果丰硕,这一方面得益于法律本身,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央在过去一年颁布多个文件的保驾护航,但作为环境领域的基础性法律,需要单项法律具体规定增强其可操作性,目前保障其更好实施的抓手还不够。
评估小组选取了10城市100家国家重点监控、省级重点监控、市级重点监控三级排污企业为样本,调查发现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实施,无论大企业、工业园区还是中小企业,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宣传和贯彻新环保法,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环境守法情况趋好。环境公益诉讼全年案件数仅为53件,也让一些专家对环保法针对环境诉讼主体的苛刻颇有微词。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开展农业土壤背景值、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等研究,积累了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的宝贵数据,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于1995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四是通过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明确治理与修复责任主体,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等措施,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一是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摸清土壤污染家底。五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11.4%。
三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污染类型以无机污染为主,有机污染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2005年以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分别启动了相关调查。二是出台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分步骤摸清土壤污染家底问:摸清土壤污染家底是开展治理第一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将如何开展?答:土十条提出农用地详查2018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2020年完成,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量进行测算,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农用地详查,用四年左右时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
五是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信息公开,宣传教育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关注矿区土壤、污灌区土壤和六六六、滴滴涕农药大量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等问题。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详查总体方案,积极筹备各项工作。当前,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
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问:土十条实施将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答:土十条的出台实施将夯实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二是通过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体系等,使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健全。
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问:我国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如何?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环境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三是通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问: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工作基础还很薄弱,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形成。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我国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土十条部署的相关措施能否改善总体状况堪忧的土壤环境?能否遏止损害群众健康的土壤污染问题?能否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了我国土壤污染特征和总体情况。
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四是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说,土十条的实施,意味着食品和人居环境更安全了。因此土十条提出: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
特别是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审核准入,控制污染项目落地。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预防,理应由各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他特别强调,工业项目一定要向园区集中,实现空间隔离,远离农业产区。
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时,也要尽量避免严重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为学校、住宅区。下一步要提高调查精度,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底数,获得地块尺度的土壤污染数据,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分类、分级、分区的国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从区域上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土十条,2017年底前,国家将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
四问:已经被污染的土地,该怎么办?面对频发的土壤污染事件,人们更关心:我脚下的土地是否被污染?该怎么办?环保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专家介绍,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两大方面。
二问:土十条将给农业和农民带来什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能否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更洁净?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新华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都是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的因素。土壤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的程度,遵循先调查评估,后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再开展修复的步骤进行。我国目前土壤监管仍较为薄弱。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夏晖说,不同于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隐蔽性强、可迁移和稀释能力弱。一问:土十条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万物土中生,吃和住都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近年来,从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接连出现的毒地事件,土壤污染持续引发舆论关注。